郭家泉地名趣谈散文

文章 2019-07-08 21:52:03 1个回答   ()人看过

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周围,几乎处处都有个名称,弯曲的小路、狭窄的街道、甚至小到一块石头。这些名称来自民间,无典籍可考,似乎亦无文化价值,但却或深或浅的打着时代的印记,追寻这些名称的由来,似乎算作挖掘民间文化,是极有意义的事,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大碑

大碑正式名称叫洁孝碑,相传清代有一葛氏,温良恭谦,不幸丈夫早亡,葛氏恪守妇道,孝敬公婆,勤俭持家,致使家业兴盛,乡里四邻有口皆碑。清帝下旨对葛氏大加褒奖。洁孝碑立于村西大岭官道旁,过往行人一路跋涉,行至大岭必驻足小息,读过皇帝亲书碑文,对葛氏倍加尊敬,自此四面八方无不知葛氏之德,尤其是女性纷纷以葛氏为楷模,至民风淳朴,社会稳定。洁孝碑的树立,不只宣扬了葛氏本人,更重要的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果,达到了封建统治者的目的。其实人们在颂扬无数葛氏们美德的同时,是否可想到这些被封建伦理枷锁彻底禁锢的女子们内心的凄苦?

洁孝碑碑身高大、宽阔,人们嫌洁孝碑三字叫起来有些绕口,于是直呼其为大碑,后来干脆将大碑周围很大的范围概称做大碑了。洁孝碑毁于七十年代,碑文已不可考,人们只记得碑面上刻圣旨二字,依此推断碑文当为圣旨内容,至于清代那位皇帝的旨意,更是无从考起了。

赶牛路

赶牛路,三尺三,曲曲弯弯到南山。这是古人们对这条田间小路的描述,看似极简单的一句话却透露了一个信息,在田间修一条宽达三尺三的小路,对今天毁掉良田搞建设的人们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但在过去,百姓视土地为命根子,有了土地意味着有了活下去的保障,能在视土地为生命的年代,肯毁掉大量良田修出一条宽达三尺三的路是很不容易的。在古代,一个村子能建两座桥便说明这个村子的富有程度,而位于郭家泉南部这条极少有人行走的赶牛路,对修建者来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也说明修建者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据说,修建者是养牛大户,村子周围的野草根本不够牛群食用,而南部十里之外的群山上野草丛生,草量丰厚,是极好的天然牧场,便投资修了这条小路。邻村有一无赖,觊觎此路已久,一纸诉状告到县衙,暗中花了黑钱买通左右,欲将赶牛路据为己有。赶牛路的真正修建者家财雄厚,更不甘心吃这个窝囊气,知道县令有个爱吃鸭蛋的嗜好,便一天送去一担鸭蛋,一连送了一个月,最后那无赖被打了四十大板了事。

赶牛路的修建者做梦都不可能想到,当年精打细算能窄就窄绝不浪费一寸土地,如今赶牛路周围大片良田早已被开发商圈地占有,而且荆棘丛生,满目荒凉了。

狼虎崖

有个词语叫做鬼斧神工,是否因狼虎崖得此词语无典籍可考,但狼虎崖分明是为鬼斧神工这个词语诞生的。关于狼虎崖的形成,应根据其地形加以分析,此处地势低洼,南部山区洪水下流,年复一年,大量黄土随水而去,形成一条沟,两壁恰巧是石崖,随着岁月流逝,黄土愈来愈少,自然形成了深深的夹谷。每年雨季,洪水好像带着怒气,咆哮着、碰撞着、蹦跳着顺谷而下,声若猛虎怒吼,又似狼群嗥叫,让人震撼 。雨季过后,谷底碧波荡漾,孩子们纷纷相约来此游水嬉戏,好不热闹。身居谷底抬头仰望高高的悬崖峭壁,但见两壁巨石奇形怪状,有的如猛虎下山,有的似群狼设伏,好不险恶,有人便呼此处为狼虎崖。

狼虎崖毁于七十年代改造山河的洪流中,一座座巨大的石虎、石狼,它们再坚硬的躯体也抵御不过烈性炸药的威力,被炸成了碎块垒了堰墙。有人还忽有灵感,依此创作了地方戏剧《狼虎崖巨变》,在当地巡演,此后,狼虎崖只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西沟淹子

西沟淹子是个让郭家泉人痛心的地方,此处乃三水汇聚之地,一是奔流不息的柴汶河,这是三水中水势最强的一股,第二自然是来自南部山区的洪水,此股水势湍急不容小觑,三是来自一代名泉瑞珠泉的泉水,按水势来说,瑞珠泉水一年四季温柔绵软,从不放纵撒野,但泉水清澈,饮之甘甜,水质极佳,故而因了此水的加入,引得鱼鳖虾蟹行至此处便不愿离去,于是,祸事也就来了,很多孩子在此处潜水捉鱼摸蟹,但由于三水汇聚,三股力量自然形成了巨大的扭力,一个个巨大的漩涡在挑战着孩子们的胆量和信心,尽管许多父母对孩子严加管束,但贫穷的年代能吃上一顿美味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孩子们还是巧妙的避开父母,偷偷地照去不误,几乎每一年,都会有个鲜活的生命为了吃上一顿美味而搭上了宝贵的性命。后来,由于地下大量开采矿藏,瑞珠泉水系遭到破坏,泉水枯竭,而南部山区的洪水也随环境的破坏水势大不如前,三股水失去了两股,西沟淹子终于沉淀在郭家泉人心底。其实,时代决定一切,即便西沟淹子重现当年的规模,即使西沟淹子里鱼蟹成群,富足的人们是绝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再下淹子了。

西沟淹子,一个永远让人伤心的名字,一个永远走进历史的称呼。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