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健康养生的诗句

文章 2019-07-08 22:50:49 1个回答   ()人看过

古往今来的人们都非常重视养生之道,也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养生方法,现代人也借鉴古人的养生“秘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提出的四条养生“秘方”就颇有见地。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苏轼健康养生的诗句,希望能帮到你!

一、无事以当贵。这就告诉我们在心情上要潇洒大度,随遇而安,不要过分在意荣辱得失。往往考虑越多失去的也越多,尽量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有利于健康长寿,对于年轻人来说有利于心理健康,提高自己抗挫折能力。

二、早寝以当富。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是同等重要的,尤其是早睡早起,比获得任何财富更加宝贵。

三、安步以当车。这一条告诉我们不要过于讲求安逸,能走路就不要坐车,能走楼梯就不要乘电梯,生命在于运动。

四、晚食以当肉。苏东坡认为“人应已饥方食未饱”。饥饿了以后再进食,即便是粗茶淡饭,其香甜可口会胜过山珍海味;吃饭时不要吃得太饱,如果吃饱了还勉强进食,即使美味佳肴放在眼前也难以下咽。

苏东坡的四味“长寿药”,实际上是强调了情志、睡眠、运动、饮食四个方面对养生长寿的重要性,这种观点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

《出峡》诗有云:

入峡喜问岩,出峡爱平旷。

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

《定风波》词云: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从诗中可见,无论是?岩挟持、暗礁密布的险谷,还是花红柳绿的平旷坦途,苏东坡认为这些都是人生之旅的必然经历,所以,他险亦喜,旷亦喜,风物无处不相宜。

词中“何妨吟啸且徐行”、 “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是他面对人生风风雨雨的心态写真。正因为苏东坡达到了茶人“无住生心”的精神境界,才使他在别人无法承受的困苦中,依然活出了千古流芳,万人羡慕的精彩人生。

苏东坡能有大自在境界,主要得益于佛教与茶道的润泽。苏轼的故乡四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茶乡,其母笃信佛教, “家藏罗汉像,每设茶供”。在母亲的影响下,苏轼自幼爱茶。特别是“乌台诗案”被诬人狱以后.苏轼彻悟了人生,出狱后嗜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夜里加班时要喝茶: “薄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 (《次韵僧潜见赠》)。创作诗文时要喝茶: “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 (《赠包安静先生茶两首》其一)。睡前睡起都要喝茶: “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 (《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 “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 (《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苏东坡日常以茶养生,常写诗夸赞茶的养生妙用。他写道: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传说魏文帝曾得到仙人赠的一丸仙丹,他得意地写诗赞美说:

“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之四五日,身体生羽翼。,’苏东坡却认为茶比仙药对人体更有益。东坡赞美茶的保健功效的诗还很多,例如他认为饮茶可除“瘴气”,写诗赞日: “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他认为饮茶可轻身,写诗赞云: “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鹄”。他认为饮茶可提神醒脑,写诗赞云: “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在《仇池笔记》中苏东坡还详细地介绍了以浓茶漱El,去除烦腻、坚齿固齿的经验。

有一次,苏东坡得到了一饼宋代贡茶“小龙团”,兴奋地跋山涉水,专程跑到天下第二泉去,用惠山泉烹茶,与方外挚友钱道人共品佳茗,并留下佳话: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诗中将苏东坡爱茶之情和豪迈的个性,描绘得活灵活现,读起来.一个宋代茶痴如在眼前。苏东坡爱茶爱到连做梦都在品茶,他有两首品茶的回文绝句便是从雪夜梦中得来。

其一:

酡颜玉盏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凉松雪落空岩。

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回文诗要求正读倒读都通顺,相当难写。而回文绝句因为还要受平仄关系的限制就更难写。读者若有兴趣,把这两首绝句正着倒着都多读两遍,对苏轼的才华和爱茶之情一定会由衷折服。

正因为东坡爱茶至深,并彻悟了茶道真谛,所以在极端困苦的逆境中,他也能活出精彩人生。苏东坡出狱后被贬到黄州,最初时贫病交加,居无定所,只好住在城南江边早被废弃的旧驿站。驿站紧靠长江.后边是荒山竹林。对此,苏东坡自有美妙的联想: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房子破旧四面通风,苏东坡不以为苦,反而认为“可俯视长江流水,看往来千帆”。在破房中读书写作时,他感到“倚于案几之上,但见白云左绕,清江右徊,如在仙宫”。江边气候多变,苏东坡也不以为忧.反而认为“风涛烟雨,晓夕百变”、 “阴晴早暮,态状万千”、“江南青山,尽在几席上,此幸未始有也”。有了这样旷达的襟怀,旧房破屋即刻变成了华府仙宫。

住的问题解决了,还要解决全家老小“民以食为天”的头等大事。苏东坡不愧是“贫民美食家”,在被贬黄州的贫困生活中,他还创造出了不少流传至今的大众化美食。

其一是“东坡肉”。当时黄州的猪肉很便宜。达官显贵爱的是山珍海味,一般都不爱吃猪肉,穷苦百姓爱吃却不懂得如何煮。于是苏东坡研究出了一种烹调猪肉的方法,并用民歌的形式写了《猪肉颂》。

其实要了解我们的古人,只要读他的诗词你就会了解很多,很多诗人都习惯将自己的情感和处境都写到始终,自然也会将自己生活养生之道写入诗中,所以要学习古人的养生之法,多读古人的养生诗词就行了。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