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论的读后感

文章 2019-07-08 23:42:33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中国当前严峻的海权形势已成为国人的共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权论的读后感,欢迎参考!

【篇一:海权论的读后感】

海权是一个濒海国所必须面对的一种权力,但是往往人们只认为海权就是管理领海的权力,但是这就缩小了海权的范围了。所谓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这周我读了马汉的《海权论》,书中以英国在拿破仑称霸大陆时代因为取得制海权而最终战胜那时的法国来阐明海权的重要性。

海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一国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份,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于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容易向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如法国;反之,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岛国、半岛国家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愤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反观我国,沿海一带大都以平原丘陵为主,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闽浙丘陵、珠江三角洲等等土地肥沃地区,人们丰衣足,在土地上辛勤耕耘就能得到很好地收成又何必冒着大风大浪的去开发海洋呢?这就是我国一直以来缺乏海权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如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我国又何尝不是呢?在战争期间,英国远征军以区区几万人就打败了在沿海设防的几十万绿营和八旗兵,可谓教训深刻,需要防守的面积太大,而兵力不能集中。但是英军可以用先进的军舰的高机动性对我国沿海进行打击,广东不行就取到北上,反正不管你怎么防守总有不足的地方,因此才有了直叩南京,逼清政府签订城下之盟。

海权不用质疑,是一国极为重要的权限,充分利用这一点才能永葆国泰民安,为建设强国奠定基础。

【篇二:海权论的读后感】

马汉的《海权论》是一本影响深远的书籍,至今仍是海军学院的必修书籍。同时,这本也应该是任何一个频海国家的领导人的必读书目。

马汉的《海权论》的基本观点是,一个频海国家,如果没有面临陆地的根本性威胁,而政府又是一个开明政府的话,那它就有能力也有条件发展海军,争夺海权。而海权是否能够确保,也就一个国家的安全,财富和权力能否确保的先决条件,一句话,想富国强兵,必先优先发展海权。

《海权论》一发表,迅速取得了巨大影响力,从十九世纪后50年开始,德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甚至包括行将覆灭的满清王朝均以《海权论》为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海军,以图富国强兵。其中,美国成为《海权论》最好的实践范本,它独霸美洲,陆地疆界不受任何强国威胁,在代议政制的指导下,顺利地发展了海军,并乘两次世界大战之机,成功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不过,失败的例子似乎更多些,德国发展自己的“大洋舰队”,直接挑战英国,一战,二战,两战皆负。导致国土分裂,十数年前才重归统一。日本则是先胜后负,接连打赢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后,一跃成为世界强国,然后在二战中输个精光,海军打成了自卫队。俄罗斯一度威胁美国的霸主地位,但是过大的军事开支却成为导致其帝国瓦解的催命符。结果规模曾经是世界二的庞大海军未经一战就土崩瓦解,至今仍未滑落见底。而满清王朝的北洋舰队的故事,各位更是耳熟能详。甲午海战,一战就使曾经是世界前四,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灰飞烟灭。王朝中兴的希望,洋务运动的硕果消失无踪。

为什么在同一部著作的指导下,会产生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这其中一个因素是因为全球老大只有一个。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海战争夺中,既然美国成为最后的王者,那其他的国家的海军必然或先或后,或直接或间接地败倒在美国海军面前。

但我初读一遍《海权论》,我却感受到,这些失败例子的产生与这些强国的决策者没有通读全书,领会海权精神关系甚深。《海权论》集中论述了百年之中,两个起点基本相同的大国:英国和法国为争夺海权所发生的一系列战争。就为什么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而经济基础其实更好,海军建设效率也一度更高的法国则完全丧失全球霸权。成为仅占据零星殖民地,影响力仅限于欧洲大陆的二流殖民国家。

通读全文,我认为马汉的的海权观点其实有三层意思:一,一个开明的民主政府比独裁的专制政府更能够制定完善的海军发展战略,保证海军持续健康的发展。二,海上强国比海陆双强的国家在海战中有更大的优势可言,可以联合更多的盟友,充分保障和利用自己的国际贸易优势并给对方的海上贸易以毁灭性的打击。三,这点也是最重要的,海权的存废不在于海军的强大或者海上贸易的兴旺,而是这两者的结合体,海军的强大保障了海上贸易的兴旺,而海上贸易的兴旺又给耗费巨大的海军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和发展的动力。

这三个结论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严格的遵循这三条原则,才有可能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经过不止一代人的努力,发展出一支世界级的海军,并参与全球霸权争夺的游戏。

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乃至一战,二战的胜负,在着几条原则的规范之下,一下就清晰明了。胜者为何能胜,败者因何而败,其实未战之前就已有定数。

满清的失败,沙俄的失败,乃至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的失败,主因是第一条,没有开明的民主体制,海军发展战略忽快忽慢,缺乏方向。以至于仓促应战,未战先败。以满清北洋水师为例,前十年的发展,遥遥领先于日本,北洋水师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排水量7000吨,放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主力战舰。(直到2007年,中国海军才制造出排水量7000吨的驱逐舰。)但在北洋水师成军之后又有长达十年的时间未购买新舰船,甚至没有钱改装当时已经十分流行的新型速射炮。巨额的海军军费被挪用修建颐和园,以讨好慈禧太后。也就在这段时间,日本海军在举国支持下,持续发展,后来居上。不仅海军舰艇吨位接近北洋水师,而且舰艇采用新式锅炉,船速全面高于北洋水师,而且普及速射炮。因此,舰艇吨位上,北洋水师似乎还略有优势,但是在火炮射速,舰艇速度上,日军全面占优。更不用说海军指挥系统,国家决策体制和官兵训练程度的分野。其实未战之前,战争结果早已注定。开战的结果:日军主力战舰一艘不沉,仅沉没几艘鱼雷快艇,而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定远,镇远两舰艇,还被作为战利品俘回日本,加入日本海军。俄罗斯,德国海军的发展历史上也多次面临独裁统治的干扰,比如希特勒就曾命令废除所有水面舰艇,全力发展潜艇。(该命令未被全面执行)甚至在已经造出航母的情况下,因为“天才”的空军元帅戈林不肯让海军拥有作战飞机,而导致德国航母难产,水面舰艇部队和潜艇部队得不到有效空中支援而战力打倒折扣。(戈林此人在一战中,最高职位不过是飞行大队的大队长,而且已经上瘾,意志消沉。仅因为投靠希特勒的原因,一跃成为空军元帅。结果指挥不列颠空战失败,还间接毁掉海军航母。最后醉心于屠杀犹太人。)俄罗斯海军的表现也是相当反复,日俄战争不必说,即使在二战后,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上台就全盘推倒前任海军均衡发展战略,停止了大型战舰和航母的发展,疯狂发展潜艇。此君的的名言是:核战争中航母就是铁棺材。这句话流毒至今,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海军的发展。

第二原则事实上注定了德国两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从地缘上看,德国西面与法国为邻,东面隔波兰与俄罗斯对持(一战前,德俄瓜分波兰,国境直接相接。)而在海上,仅有的出海口在内海波罗的海,要出公海就必须经过挪威峡湾。这种地缘决定,陆地威胁才是德国面临的最大威胁,而地理限制使德国海军很难在公海展开,除非德国海军强大到远远超越对手。

由此出发,德国为了保护好自己的海上贸易,就绝不能得罪当时的海上头号强国:英国,因为一旦开战,德国的海上贸易线必然被切断。在全球经济发展上就没有了发言权。假如英德开战,各国在决定要投靠那位盟友的选择上,英国当然要比德国靠谱。英国人掌握着大洋各大航线,英国人打赢了,日子好过。相反,德国的海外贸易全部崩溃,经济迅速恶化,和德国一起干,就算赢了,日后也要喝西北风,输了更加是一起倒霉。实际上,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坚决站在英国这边,原因就是这个。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要放手大干,第一不能得罪的就是英国。应该放弃海权争夺,争取和英国结盟,强强联手,做掉法国,俄国。这才是上上之选。

而第三个原则正是成为全球霸权国家的关键。单凭强大的海军,是不能持久的,也无法夺得海权。因为军舰是巨大的吞金兽,一战的时候,一艘主力的战列舰,其装备和维持开销就等于一个陆军师。现在,一艘航母的开销,也超过一些小国全部军费开支。粗略的统计,美国一艘航母,全寿命的花费就超过500亿美元。一直具有全球部署能力的海军,必须依靠兴旺的海上进出口贸易来维持。

有海军而无海上贸易的最好例子就是俄罗斯,曾几何时,前苏联海军仅次于美国海军,是世界第二大规模的海军,要论核潜艇的数量和吨位,甚至还超过了美国海军。但是,前苏联的贸易,除了军工产品和能源出口外不值一提,海上贸易在世界贸易的份额不值一提。(这种情况延续至今也没太大的改观。)海军的发展并没有带来额外的财富,带来的只是额外的负担。这样的海军虽强大,却无法持久,更不要说去夺取全球霸权。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海军就步步向下。时至今日,俄罗斯甚至没有能力设计制造一艘符合时代进步的新型驱逐舰。这一点上,中国大有赶超老大哥之势。

而有海上贸易无强大海军的国家,最近的例子,虽然不想提还是要提,那就是的中国。其实自改革开放起,中国的海上贸易就倍速增长,能源大量进口,生活用品则大量出口。中国每年出口到美国的货物数额巨大,而美国却没有同等体积的货物出口中国,以至于一些从中国运往美国的集装箱用一次就废置在美国了。贸易量如此之大,中国却没有一支可以护卫全球中国商船队,可靠的海军。远的来说,银河号事件令所有中国人痛心:美国污蔑中国银河号货船运送化学武器去中东,结果美国海军一出动,说拦截就拦截,说开箱检查就开箱检查。中国方面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近的大家也知道了,事件,日本人就在我们家门口把我们的渔船给撞,船长被抓,船员,渔船被扣。没有强大海军,一个国家的海上贸易就得不到根本保证,甚至几个索马里海盗就可以直接威胁你的远洋航线,影响你国家进出口贸易。

所以,当权之国,统治者不可不读马汉的《海权论》,而且要认真地读。领会其根本的含义。否则,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决定,足以判别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盛衰存亡。至于,《海权论》对中国海军和中国对外战略的影响,下篇再继续。

以《孙子兵法》的这句话作结吧: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