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手抄报 图片

文章 2019-07-09 05:45:07 1个回答   ()人看过

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远离和杜绝“三无”食品,让食品安全的警钟长鸣!

小学生预防食品中毒方法

1、保持厨房环境和餐用具的清洁卫生。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处理。

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

5、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豆浆等应烧熟煮透。

6、烹调后的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

7、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存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存放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

8、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品及外购的熟肉制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须达到70摄氏度,并至少维持2分钟。

9、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差的饮食店。

10、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食物中毒的处理:

1、立即停止供应、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2、采用指压咽部等紧急催吐办法尽快排出毒物。

3、尽快将病人送附近医院救治。

4、马上向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所或防保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注意保护好中毒现场,就地收集和就地封存一切可疑食品及其原料,禁止转移、销毁。

5、配合卫生部门调查,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各项措施。

卫生防病饮食安全 主要是肠道、呼吸道。

1.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知识。

传染病传染的三个基本环节: ① 传染源:病人、病畜、老鼠等 ② 传播途径:空气、食物、土壤、昆虫 ③ 易感人群:少年儿童是易感人群

2.预防肠道传染病 ① 注意传染源,发现病人及时治疗,与病人密切接触的要检查。 ② 切断传染途径:加强环境卫生、保护水源、厕所清洁。 消灭苍蝇、老鼠。 饭前便后要洗手。 ③ 预防接种疾苗

3.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发病因素:气温低、室内活动人群聚集。 人受凉,抵抗力低,易感染。 预防方法: 病人隔离 不随地吐痰 教室开窗通风换气 4.预防虫媒传染病 狂犬病 乙型脑炎 由动物传播 虫子传播

5.预防非典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 勤通风 勤打扫 勤洗手 勤锻炼 勤消毒

如何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

如何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人士介绍,不久前食药监局曾经发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预警公告。为加强在外就餐和家庭内的餐饮安全,国家食药监局有关人士和临床专家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性措施:

一是清洗原料,清洁双手

泡发干制原料或培养芽苗类蔬菜,应定期更换用水,避免有害细菌的繁殖。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用流动的洁净水多次清洗,去除存留在食品原料表面的细菌,避免造成污染菌的存留;同时清洗双手。

二是食品应烧熟煮透

食品烹饪前应彻底解冻,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应达到70℃。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应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以防止食品原料中的细菌存活。

三是防止交叉污染

应重点防控食品、食品加工人员以及食品制作环境、工具、容器、设备、设施间形成的细菌性交叉污染,特别是要防止熟食品成品与半成品、食品原料间形成的交叉污染。

四是妥善存放食品

当熟制食品存放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时,存放时间应不超过2小时;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10℃以下 (冷藏)的食品,其保质期应不超过烧熟后24小时。冰箱只是通过降温的方式抑制细菌的繁殖速度,但存放时间过长,一样也会变质,吃了有可能会让人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