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什么之听王菘舟老师的课感言

文章 2019-07-09 09:37:45 1个回答   ()人看过

——听王菘舟老师的课感言

语文是什么

我曾经这样千百次的问过自己 ,

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

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

……

语文老师能做些什么?

我曾经以为,

语文老师能做的,无非就是这些了,

训练学生学会听,会认,会读,会写,

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掌握语法,体会语感;

……

语文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我曾经千百次的问过自己,

语文老师应该是严肃的吧,严师才出高徒;

语文老师应该是严厉的吧,不严厉哪来的威严;

但是今天,王菘舟老师似乎给了我们另外一种回答,

或许,语文应该有着更丰富的内涵,更生动的外延,

或许,语文老师应该有着另外一种面孔,另外一种诠释……

听王老师的一节课 ,

如沐春风,浇灌我干渴的心灵;

听王老师的一节课 ,

仿佛给自己的语文世界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

是呀,语文是什么,语文老师能做些什么?语文老师应该是怎样的?我不停的追寻。或许,

一千个语文老师就会有一千种的答案;或许,这是一个不太可能有终极答案的问题,但却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必须面对、必须回答的问题。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在有意无意地做着属于自己的诠释。而王菘舟老师的诠释,或许更丰富更感性,更有个性风采,更能引发人们的思索。

语文是智慧,更是情感的流露,是文字有情感的完美结合。文字开了情感,就只能是干巴巴的文字,就失去了生命的鲜活。或许,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教会了学生几个生字,学会了几种语法。

王老师的语文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聆听智慧,感受情感的熏陶,最终形成自己的语文的精神世界。语文教育的过程,是给学生的精神生命打底子的过程。也许,

这才是语文教育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

我教过两次《一夜的工作》。我知道应该尽可能的把文字承载的丰厚情感传达给学生。这样的可,

应该是激情荡漾的课,时思绪分飞的课。但是我能做到的,却仅仅是个人的极力渲染,学生却难以产生足够分量的震撼和共鸣。王老师的课上来却直觉书香满室,激情满怀,热泪盈眶直至哽咽的不仅是老师,更多的是在场的学生。师生都沉浸在伟人的精神世界中。这种境界,才是语文教育应该达到的境界。导课时一段激情满怀的诗歌朗诵,连讲课过程中的每一句经意或不经意话,都包含着深情,都包含着热泪。整节课,他的情感时而像小溪一样自然地流淌,时而像大海中的波涛一样澎湃。这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学生感动着,激情荡漾着。

我们所看到的,不是老师在教什么,学生在学什么,而是一种交流,一种感染,一种感悟。他的课,真正把语文变成了精神的家园。

也许,这才是我们的语文,一个蕴藏着精神的无限自由和生命的无限美妙的语文。学生倘佯期间,浸润其中,以请无情,得到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让我们为着建设这样的语文而努力吧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