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用途的纸》说课稿范文

文章 2019-07-09 17:00:09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教材简析

《不同用途的纸》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纸》单元的第三课,教学内容包括:“观察各种纸做的物品”、“搜集各种纸样”、“研究不同用途的纸(吸水的性能、承受拉伸的性能、承受弯曲的性能)”三部分。

二、对教材的处理

一英寸宽,一英里深

课前

第二课时

三、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的第一课《纸的观察》,学生已经接触过多种纸,他们已经知道纸是由纤维组成的。通过比较不同的纸,学生也认识到不同纸的厚薄不同,也有学生说到不同纸的吸水性不同,这说明学生在生活中有观察过不同纸吸水性的情况。

1、知识储备

2、技能基础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上解除了自我中心性,他们会对自己的选择作出解释。

3、认知特点

通过前面四个单元《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观察比较出事物较明显的不同点。

在设计实验方案方面,学生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学生已有设计实验的经历,并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变量控制实验是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学生对实验要控制的条件理解比较困难。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在《水》单元曾经使用过滴管进行实验,知道滴管的使用方法,但控制水滴数量方面不太熟练。

四、教学目标

知道纸的吸水性有强弱,不同吸水性的纸就有不同的用途。

科学概念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感受纸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体会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3.进一步体验探究的乐趣。

1.通过经历研究纸的吸水性强弱的实验设计,初步感受变量控制实验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2.能用简单器材做观察纸的实验。

通过设计纸的吸水性强弱实验,初步感受变量控制

实验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通过经历纸吸水性的变量控制实验,认识纸的吸水性有强弱,知道不同吸水性的纸就有不同的用途。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五、教学重难点

六、教学设想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学生已有经验基础

变量控制实验

初次接触

学习有困难

环节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七、教学过程

环节二:实验探究

环节三:交流研讨

环节四:应用、拓展

环节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学情:已有纸能吸水的生活经验

教学策略:刚才老师在准备上课时,不小心把红墨水洒到书皮上了,现在我这里有四张纸,分别是宣纸、打印纸、牛皮纸、报纸,能用哪张把书皮上的红墨水擦干净?

环节二:实验探究(教学重点)

学情:能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法

环节二:实验探究(教学重点)

学情:能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法

(每种方法都讨论时间较长)

教学策略1:插入口小

(只讨论“滴”这种方法,把学生关注点集中起来,使思维碰撞出火花。)

环节二:实验探究(教学重点)

没有注意实验的相同条件

只注意到实验其中的一个相同条件

环节二:实验探究(教学重点)

学情:对实验要控制的条件理解有困难

教学策略2:类比迁移

环节二:实验探究(教学重点)

学情: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先想做做看

教学策略3:动手在前,分析在后

环节三:交流研讨(教学难点)

学情:不同的实验操作

教学策略:暴露错误操作——同学相互质疑——老师总结要点

环节四:应用、拓展

应用:根据宣纸和牛皮纸吸水性的特点,思考它们的用途

拓展:那如果要用纸做一个袋子,要想提起尽量多的东西,你会选择哪种纸呢?

八、板书设计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