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量代换的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7-09 19:41:24 1个回答   ()人看过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下教科书第109页上的例2,是三街道联谊的公开课,由本校教师沈老师与三(4)班学生共同合作的一堂较成功的公开课。

新课伊始,由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导入,这样的导入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既形象又具体,既有趣又奇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等量代换的必要性。

在新授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灵活处理教材,提供了学生常见的水果、食品、以及学生喜爱的小动物,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事物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本堂课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教师在新授的过程中,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先各自摆一摆,再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去摆一摆(这里是在黑板上贴一贴刚才自己摆的方法),贴完后并说说你这样贴的想法是什么?……教师在复述学生的想法时,重点强调了用什么去换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换。从而加强学生对为什么要这样换的理解,这样换的目的是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让每个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魅力,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