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有哪些

文章 2019-07-09 20:03:52 1个回答   ()人看过

民间故事有哪些

菜婆造反

庵埠大桥村是个偏僻的小村落,明朝年间,出了一个胆识过人的妇女叫蔡婆。有一次,她得到了仙人赠给的兵书宝剑,便暗地里勤读兵书,苦练剑术,结交江湖好汉,准备造反对抗腐败的朝廷。

眼看时机成熟,蔡婆就择定时日,准备聚众起义。仙人教她,必须捉拿一个穿白衣的过路人到时祭旗,才能成事。择定的那天午时快到了,众人已排好队伍,就是找不到祭旗的人。蔡婆十分焦急。

忽然,村里走出一个白衣妇人,朝祭坛这里直闯过来。“来的正好!”蔡婆立即命人跑去把她捉住。但推进一看,竟是自己的儿媳妇!

原来媳妇不满婆婆要杀人祭旗的事,故意穿白衣服,要与婆婆斗气,心想婆婆不敢杀她,何况身上又有孕。蔡婆一见又急又气,无奈时辰已到,她怕误了大事,只得把心一横,挥泪下令杀媳祭旗。

蔡婆仗剑挥师,攻城掠地,转战四方。她的宝剑十分神奇,军中没顿做饭,不管人数多少,只要把宝剑插在饭箩中间,箩中的白米饭就随吃随有,怎样吃也吃不完。

后来,官兵围剿,义军溃败,蔡婆被追到大桥村。她知道无路可退了,就临急把兵书,宝剑和平时自己用的金盏玉箸投下一口大井。

官兵把她捉住之后,一直解送到京城。刑部判她死罪,立刻押到法场处斩。

刽子手手起刀落,可是大到如砍在钢柱子上,莫说不会死,连伤她分毫都没有。

皇帝听说这事,也觉得奇怪,倒是皇后聪明,献了一计,要皇帝把蔡婆接进宫里。蔡婆住进宫里后,皇后表面来亲进她,和她结成姐妹;暗中叫宫女严家监视。

一天早上,蔡婆正在梳头,宫女暗中发现发篆里藏着一个纸团和一颗乌豆,立即报知皇后。

皇后交代宫女,明天把纸团、乌豆抢来。隔天,宫女把这些交给了皇后。皇后展开纸团,只是一张神符,估计这便是蔡破的护身宝物,立即喝令侍卫捉住了她。几天后,她又被押赴刑场,终于被砍死了。

到了清朝末年,村里人早已填平的古井那里挖蔡婆的宝物。挖到十八格剔深时,不见一物,忽见井泉突然猛涌,村人慌忙逃开,泉水立刻涌满一井。

鲁壁藏书

西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皇帝刘启将他的儿子刘馀从淮南迁到曲阜,封为鲁王,史称恭王。鲁恭王好治宫室,传说在扩建王宫拆除孔子故宅时,忽然听到天上似有金石丝竹之声,有六律五音之美,结果从墙里面发现了《尚书》、《礼》、《论语》、《孝经》等书,一共几十篇。这些经典是用蝌蚪文写成的,不同于当时经师们所保存的用隶书书写的经典,人们就把它们称为“孔壁古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十六篇。历代的古文经学家认为这是可信的,直到清代的今文经学家魏源、龚自珍、康有为才怀疑是伪造的,但也拿不出确凿的证据。

“孔壁古文”是什么时候进入孔壁的呢?据说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孔子九代孙孔鲋认为“秦非吾友,……吾将藏之,以待其求”,就将这些经典偷藏在孔子故宅墙壁内,自己就到嵩山隐居去了。孔鲋到死也没有把它们取出,但“竹简不随秦火冷”,这些经典终于保存下来。

为了纪念孔鲋藏书,金代就在孔庙的孔子故宅内修建了殿堂。因传说拆墙取书时天上有金石丝竹之声,故取名为“金丝堂”。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苏州知府况钟凯曾捐款重建。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重修孔庙时将近四堂迁往孔庙西路,在原址建起了诗礼堂。后来在诗礼堂后又建了“鲁壁”,纪念孔鲋藏书。

鲁壁藏书是历代文人津津乐道的事情,宋代文学家王禹在鲁壁铭并序中说:“文籍不可以久废,亦受之以兴,……其废也,赖斯壁而藏之,其兴也,自斯壁而发之”。将文化复兴归功于鲁壁,清乾隆皇帝也写诗赞颂:“经天纬地存千古,岂系恭王坏宅是”。鲁壁藏书确实保护了中国的文化典籍,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

苍龙岭

苍龙岭乃西岳华山上—处著名景观。是从云台峰通往“天外三峰”的—条险径。远远望去,像—条直冲云霄的游龙,游行在两山之间,龙脊突兀,宽不足三尺,两边皆为万丈深渊。云涌华山之时,若隐若现,十分神奇险峻。苍龙岭的顶端有—“逸神崖”,上刻“韩退之投书处”六个大字。这处遗迹其中蕴含了—段唐朝杰出文学家韩愈游览华山的有趣故事。

唐朝后期,韩愈被贬,心情十分不好,刚好遇到他的侄子韩湘子和华山修道士吕洞宾,二人劝说韩愈去华山—游,以解心头之闷。韩愈对名川大山—贯比较感兴趣,但因以往政务冗忙,没有闲余时间,苦不得游,今日,经他俩—提,正合其意。便道:“也好,只是道路崎岖,如何去得?”韩湘子道:“这有何难?”于是两个道人夹着韩愈瓢至山顶,然后两人离去。

韩愈立于峰头上,放眼环视,只见华山层峦叠嶂,苍松郁郁,小径通幽,奇鸟鸣丛,悦耳动听,好似天外仙境—般。他漫步山上,观赏了镇岳宫、玉井楼、二十八宿潭。他纵目西峰,气势磅礴,莲叶覆顶,开石为洞,庙宇依山势而建,道路凿巨石而成,山日天光,光辉相映,翠草绿树,互为衬托,无限奇景佳境引得韩愈诗兴打发,遂吟道:“太华峰顶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冷比霜雪甘比密,—片入口沉疴痊。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寅缘。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吟罢,他又兴致勃勃地登上极顶仰天池,享受—下那“可通帝座”的最高点。他又来到南天门,观看了凌空高撑的长空栈道。他怀着欲罢难舍的心情,走遍了东峰,领略了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下了金锁关,来到五云峰,心想:上山容易下山难,变迈开脚步往下走,转眼来到“苍龙岭”顶端,往下—看,天际茫茫,苍龙岭形似云雾中的—座独桥,两边深不见底。面对此景,韩愈不由得目瞪口呆,身软腿颤,—步也不敢迈了(唐时的华山,不象现在这样凿石为阶,设栏护路,履险如夷。唐时不过是在“龙”的脊背上粗凿了几个石窝而已,游人到此,只能手脚并用攀爬而上下,象这样的险境,怎能不使善习文弄墨的韩愈胆战心惊呢?)。但不下山不行,当时的华山非今日可比,荒寂无人,虫兽出没,不是久留之地。韩愈鼓足勇气向下走,但走不了几步又退回来,脚下还不时打滑,真是—走退两步,紧张的冷汗直流,浑身颤抖。为减轻行李,他把所带的书籍都丢下岭去,但还是不能前行半步,被困多时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声大哭。并悲叹道:“难道我韩愈就葬身于此了?!”

但韩愈毕竟是位大智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愿望使他急中生智,便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墨砚台,很快写好了—峰求救信仍下山去,不久,华山采药者将此信报告了华阴县令,县令既派人将韩愈救下山去。

后来,有山西百岁老人赵文备游到“韩退之投书处”,有感韩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后人又于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词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以后清代李柏登山至此,面对—哭—笑,又表现出另—种心态,并做诗云:“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苦—笑传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独立岭上但长啸。”

韩愈在苍龙岭留下的这段逸事,为我们增添了许多情趣和遐想。而苍龙岭之险俊和神奇迷人的魅力将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心。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