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故事

文章 2019-07-09 20:17:01 1个回答   ()人看过

大学生创业故事一:大学男生卖卡年赚30万

“我是从临沂苍山考上青岛理工大学的,在机械学院读测控专业。我母亲身体不好,家里只有父亲一个劳动力,一年种地能攒下将近一万元,家里的经济条件挺困难的。”聂名勇说,到青岛上学后,他看什么都新鲜,就想留在青岛工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从大一开始,就努力学习,为以后找工作做准备。

“创业这两个字说说简单,像我这样的外地大学生一没钱二没经验,真要干是很难的,真正让我决定自己开公司的,还是我无意间想出的一个创业点子。”聂名勇说,他上大三时有次到台东逛街,看见每个商家几乎都有会员卡,消费者可以凭卡享受打折优惠,看到不少人甚至有专门的卡包来装不同的卡,找起来很不方便,他突然有了用一张通用卡代替所有商家会员卡的想法。这样消费者持有一张全城通用的会员卡,可以享受上千家商家的折扣服务,不同行业的商家也能因此招揽到更多的客户,这就叫双赢。

大三当上了总经理

他把想法和两个同学说了,他们也认为这是个好点子。说干就干,三个人每人出资一万元,在2007年1月成立了青岛新领域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我这1万元钱是从家里要的,当时家里一时没有这么多钱,是父亲给我凑的。”聂名勇说,开公司没有想象中顺利,租赁写字间、购置一些办公设备后,他们3个人的3万元钱很快就花完了。他当时心里也没谱,经常担心公司不能继续下去,没法和父亲交代。他发展的第一个客户是台东一家KTV,这里的经理很年轻,很快接受了这个新鲜事物,答应和他们结成联盟。此后,他们开始不断寻找新的合作商家,那一阵一有时间就到各商业街去推广消费通会员卡,给商家介绍理念,希望他们可以加盟。公司成立仅半年,他们就有了100多家结盟伙伴。

观念不同股东撤资

有了这些加盟商家后,他们开始推出消费通会员卡。到2008年4月,他们在接近1年的时间里卖出1万多张卡,三个股东大约赚了10万元。

“但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三个股东也有了不同的意见,他们两个人认为应该继续推广我们的消费卡赚回现钱,但我认为应该把赚回的钱继续投到公司的发展上,给商家提供会员增值服务,因观念不同,到去年10月,另外两个股东撤资离开了公司,我的创业路也遇到了第一次低潮期。”聂名勇说,他想了一下,认为自己的路子是对的,因为卖卡赚钱总有市场饱和的一天。

“我们目前正在开发软件,记录每个消费者的消费记录、联系方式,商家掌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后,可以有目的投放促销广告等,这些信息对商家是很有用的。有了这样的增值服务,我相信我们的公司才会有更大的发展。”聂名勇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大学生创业故事二:香瓜大王

吕品,2007年毕业。返乡后,他与洮南市南方辣椒公司签署了培养辣椒苗合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帮助他们选择好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当年,23栋大棚支出达16万元。但培养辣椒苗科技含量高,不适宜带动农夫一起致富。2008年,吕品通过市场调研,发明西甜瓜产业市场远景好,于是他立刻腾出7栋大棚用来种植香瓜。经过辛勤劳作,当年纯支出达10万余元。一石激发千层浪,村落民们纷纭仿效,开端种植香瓜,他也毫无保存地把技巧传授给乡亲们,还常常去田间地头进行指示,团结村落的香瓜产业在他的率领下敏捷开展起来。如今全村落香瓜达40多公顷,年纯支出达百余万元,团结村落成了远近著名的富有村落。

大学生创业故事三:大学生开公司年入30万

只有20岁,现在仍然是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学院软件专业2007级学生的朱冬,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学生老板”,他在大三时创立的IT公司季度创收60万元,个人月收入超2万元。

“我正忙着准备期末考试,下午还要到红旗河沟一家公司洽谈业务,能不能换个时间?”面对记者的采访要求,这个既是学生又是老板的大男孩连喊没时间。经过记者一番努力,最后朱冬同意在到江北谈业务之前挤出半小时的时间接受采访。

边上学边创业刚一落座,朱冬就聊起了全委会《决定》中的十件民生“大事”,“政府从启动资金、税收等方面支持微型企业发展,而且把政策写进了《决定》,这对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如果在我大一创业时就碰到这样的好政策,今天公司的发展规模可能还要大。”

朱冬是电脑发烧友,他初一开始学电脑,初二开始学编程,而且大学学的也是软件专业。

大一时,朱冬和4位同学向家里借了5万元的启动资金,在校内创立了“依颂”电子商务工作室,朱冬任负责人。虽然成立工作室,可是他们没有自己的办公场地。办公室就设在寝室,而工作设备就是自己的电脑。

订单纷至沓来依托这个工作室,他们不仅在淘宝上开网店,还开发了一套优秀的电子商城支持软件。

“创业并非是一帆风顺,网店一直都在亏损,一次进了18000元的服装,结果没有卖出几套。”最后,迫于无奈他们将自己开发的“电子商城”软件的源代码,以25万元的价格卖给北京的一家公司。除去父母借款和日常成本外,同学们每人小赚一笔,挖到了自己创业生涯的第一桶金。

虽然初次创业不成功,但是朱冬没有气馁。

通过两年经验的积累,大三时朱冬创立了“七腾”公司,新公司主打信息系统。现在,朱冬的业务遍布校外商业公司,完成了“数字网络显微互动系统”、“信贷保在线借贷系统”等诸多项目。

今年,“七腾”已涉足包括金融业、零售业、传统制造业、政府与公众事业等诸多行业,季度创收达60万元,个人月收入超2万元。

大学生创业降门槛虽然目前朱冬的事业已经小有成就,但是回忆起自己创业的过程,他坦承有不少的遗憾。

“我们在大一时开发的电子商城软件是一套非常优秀的软件,当时我们在卖与不卖的决策上非常纠结。在当时如果有充足的创业资金的支持,我们肯定不会卖掉商城系统。如果不卖的话,一直坚持到今天,说不定我们已经做成了重庆的‘京东商城’了。”

朱冬称,大学生创业难。除了创业的项目难找外,最重要的是手里缺乏资金。而现在,我市对于创办微型企业,在财政、税收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补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门槛,创业更容易成功。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