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鲁班的哲理故事

文章 2019-07-09 20:51:02 1个回答   ()人看过

鲁班考徒弟

鲁班是大名鼎鼎的能工巧匠,他门徒众多。有一天,他把门徒叫来说:“我准备考考你们,你们明天一清早就上我家来吧。”

第二天,徒弟们一早就到了鲁班家,但只见师傅的家门紧锁,门上写着五个字:“今日可不见”。工匠们大惑不解,议论纷纷准备散去,其中一个年龄最小的徒弟忽然说道:“我们到河边去看看,师傅可能在那里。”大家怀疑地问他:“你为什么猜想师傅可能在河边呢?”

“大家请看,门上这五个字,可就是河字的边;不见两个字合在一起就可以看成是觅字。不是分明暗示我们今天到河边去寻找吗?”小徒弟说。大家听了认为言之有理,于是一起到了河边,果然鲁班正坐在那里等着他们呢。

鲁班见了众徒弟,心里非常高兴。接着,他手指着身旁的一堆梓木说:“我要考你们一个新题目,你们用这梓木做工,做三天,要做得精。”说完,便离开了众徒弟。

三天以后,徒弟们都各自拿着自己精雕细琢的梓板,交给师傅。只见每个作品都各具特色:生动形象的飞禽走兽,婀娜多姿的花卉草木,十分引人注目。但是,鲁班认为没有一个让他满意。

这时,他那最小的徒弟手里捧着一个镶嵌得很精巧的小书架,走了进来,书架的梓木正好构成一个“晶”字模样。当他恭敬地送到师傅手里时,鲁班高兴地大笑,赞赏地点点头,指着这个小书架对其他的徒弟说:“这才是我要求你们做的。一个工匠,不仅要有精巧的手艺,还要有一个充满智慧的头脑。你们都回去想一想,为什么都做错了?”

鲁班离开后,大家立刻围着小徒弟,询问其原因。小徒弟说:“师傅不是说用梓木做三日,做得精吗?梓是字的谐音;精是晶的谐音。三个日字不正是一个晶字吗?”大家听后恍然大悟。

哲理点拨:其实许多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答案就隐藏在问题当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

墨子劝退鲁班

鲁班是战国时期的巧匠大师,被后世人称为“木工祖师”,受到广大人民的爱戴。

有一次,鲁班受到楚王邀请来到楚国,由于感激楚王的盛情款待,于是答应为楚国军队制作云梯、战车等攻城武器。

墨子和鲁班是好朋友,他听说后,就前来楚国拜见鲁班,对他说:“有人欺侮了我,你一定要替我出气。”

鲁班说:“请告诉我那人的名字,当今各国国君对我都很尊敬,我相信只要我们有理,一定会为你讨回公道的。”

墨子却说:“不,我请求你替我杀了他!”

鲁班听后,大为不悦,说:“我为人慈善,不做杀人的事。”

墨子回答道:“你现在已经说不上仁慈了,你很快就会杀掉成百上千的人啊!”

鲁班不解地问:“怎么可能呢。我又不打算去参军打仗,怎么会杀人啊?”

墨子说:“你过去盖房子、做器具造福于人民。可是,现在你却在为楚国的军队做云梯、战车等攻城武器。你造了这些东西,楚军就会用它们攻城略地,杀害其他国家的人民,这岂不是比杀一个人更严重吗?”

鲁班听后,深感惭愧,当即表示再也不会为楚国制造这些武器了。

哲理点拨:许多人都会无意识地犯错误,这不要紧,重要的是,当意识到错误时,要马上改正,才能避免犯更大的错误。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