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的故事

文章 2019-07-09 21:30:30 1个回答   ()人看过

包公的故事

铁面无私

宋朝宋仁宗在位时,端州城郊有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名叫张小友,他父亲靠炸糍粑卖来维持生活。有一天,张小友放学后,他帮助父亲提糍粑上街叫卖。这一天生意特好,晌午刚过就卖完了。小友在回家路上,看见路旁的大树下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头,不坐下来休息。知他一坐下来,竟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盹。等他醒来时,一摸篮子里的钱,发现被偷去了,小友忍不住大哭起来。正当他哭得伤心时,包公恰好路过此地;包公叫马汉过去询问原因。小友哭着对包公说:“大老爷,我卖油炸糍粑的铜钱,被偷去了。”

包公听后,沉吟了一下,忽然有了主意,便叫王朝、马汉把石头抬到一间祠堂里面说是要审它。霎时间,包公审石头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人偕知,第二天百姓急先恐后地涌进祠堂,都想亲眼看看包大人审石关泊奇案。包青天威风凛凛地坐在临时摆高的公堂上,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喝道:“你这块石头,小张坐在你身上打盹,弄得他卖糍粑的钱不见也,定是你偷了,快从实招来,以免受刑。”包公一连问了三声,石头却沉默不言。包公看见石头不做声,顿时怒目一睁喝道:“这块顽石死不开口,打它三十大板。”石头挨打后,仍旧没有做声。包公又喝道:“再打三十大板,看它招也不招。” 这时,看的人挤了一祠堂。包公笑着开口说:“列位乡亲父老,这顽石偷了钱,死不承认,我看这小张真可怜,大家就伸出友爱仁慈的手,每人送他一枚钱,好不好?”大家听后都异口同声地说:“好!我们听包青天的话。”

包公叫王朝马汉守住祠堂左右两边的小门,不准任何人出去;在大门口放了一只装了水的木桶。包公走到木桶前,带头投了一枚铜钱下去,然后坐在椅子上,目不转睛地看老百姓,出一个人就投一枚钱于水桶中。一人、两人、三人……。当有一个汉子将铜钱投入水中时,包公发现水面上浮现了一层油膜。包公便大喝一声:“把这偷钱的贼抓起来,带上公堂!”这

一大喝,令众人莫名其妙,议论纷纷,每人心里都想:“包大人是凭什么说这汉子是偷钱贼

” 包公重新升堂,开口问汉子:“你叫什么名字,家住那里?”

“我叫王小三,家住王家村。”

“你是如何偷张小友的钱的,从实招来。”

“大老爷,小人没有偷他的钱,真是冤枉啊!还望大人明鉴。”

“证据在此,你还想抵赖。”

于是包公拿起那块起油膜的铜钱,大声地说:

“各位乡亲父老,张小友是卖油炸糍粑的,铜钱丢入篮中,难免沾有油渍,钱一旦投入水中

,就会浮现油膜。我想每个人出门带钱,若发见钱上有油渍,大都会洗干净的,免得弄脏衣

服。因此我便心生一计,引诱乡村父老及过路行人,都来看“审石头”怪案。偷钱的贼大概

已会混进来看希奇的,如果是这样,就正合我意了!各位乡亲今天能破案全赖大家支持合作

,王小三听完包公的话,吓得面如土色,连忙爬在地板上,叩头如捣蒜,承认自己偷了张小友的钱,恭恭敬敬地把钱拿了出来,听从包青天的处罚。

老百姓看见包公破案这样神速,都欢天喜地说:“我们端州来了一位好清官。”一位老人顺口溜道:“端州来了包老爷,百姓从此见青天; 男耕女织勤劳动,岁岁丰收谷满仓。”

断鸡蛋

传说包拯三十岁当了开封府尹.那时,他已经是个有智有谋的清官,隔着窗棂吹喇叭——响声在外啦!推荐他来京主事的,是当朝大师王延龄.此人是三朝元老,白胡子齐腰深,还日夜思念着国事.包拯虽是他推荐的,但是他对包拯的人品、才智究竟怎样,还了解的不那么清楚,总想我个机会试试包拯的才能.

这天一早,老太师刚刚起身,漱洗完毕,要仆人端上早点,三个五香蛋.他一个鸡蛋刚吃完,忽听家人禀报:“新府尹包拯来拜.”

王延龄一听,惊喜异常,一面吩咐:“快请.”一面脑子转开了:“我何不借此机会当面试试他呢.”

怎样试呢?王延龄拿着筷子,正要夹第二只蛋时,主意来了.他赶忙放下筷子,端起蛋碗放到桌上,对丫环说;“秋菊,你替我办件事好吗?”

秋菊说:“老太师尽管吩咐.”

王延龄指着桌上的五香蛋说:“秋菊,你把这两只五香蛋吃了,任何人追问,不管怎样哄骗、威胁、烤打,你都不要说是你吃的.凡事有我做主,事后再赏你.”

秋菊听了一愣,可是老太师的吩咐又不敢拒绝,只得照吃了.

王延龄看她吃了,就走出内室,到了中堂,见到包拯后寒暄了几句,便说;“舍下刚发生一桩不体面的事,想请包大人协助办理一下.”

包拯说:“太师不必客气,有事只管吩咐,下官一定照办.”

“那好.”

王延龄说罢,便起身领着包拯走到内室指着空碗说:“每天早上,我用三只五香蛋当早点.今日,刚吃了一只,因闹肚子,上厕所一趟,回来时那剩下的两只蛋竟不见了.此事虽小,不过太师府里怎能容有这样手脚不干净的人?”

包拯点点头,问道:“时间多长?”

“不长.头尾半顿饭的时间.”

“这段时间内,家里有没有外人来了又走的?”

“没有.”

“老太师问了家里众人吗?”

“问了,他们都说未见.你说怪不?”

包拯思索片刻说:“太师,只要信得过,我立即判明此案.”

王延龄双手一拱,说:“那就仰仗也大人了.”

“太师:恕我放肆啦!”

“不必客气.”

包拯挽起施子,走出内室,来到中堂,吩咐说:“现在太师府里大小众人,全部集中,一厢站立.”

常言说得好:“宰相家人四品官.”这些家人虽然站立一旁,并不把新府尹放在眼里.

包拯一见火了,桌子一拍,喝道:“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今日,我来办案,诸位休得怠慢,免得皮肉吃苦.谁偷吃了太师的五香蛋,快说.”

众人一惊,顿时,老实了.可是包拯连问三次,这些家人竟象木头桩子一样,闷声不响.秋菊站在那里,也象无事的一样.王延龄在一旁睁大眼睛,装着急于要把此事弄明白的样子,眼看众人一言不发,他想:“包拯啊包拯,这事够你喝一壶了,下一步你难道和一般官员一样动刑吗?即使棍棒下面找出犯人来,也不算高明.”想到这,故意说:“包大人,常言说,肉怕渣,人怕打,既然他们不说,你用刑吧!”

包拯把手一摆说:“不.”转脸对众人冷笑两声,说:“偷蛋的,你不招认,我自有办法.来人啊,给我端碗清水和一只空盘子来.”

“是.”随从答应着去办了.

王延龄看到这里,心里乐了,包拯果然名不虚传.审理案子能够动脑子,不屈打成招.

王太师正在想时,随从把一碗水和一只盘子拿来了.包拯个随从把盘子放在屋中间.然后说:“每人喝口水,在嘴里激漱吐到盘子里,不准把水咽下肚.”

头一个人喝口水,漱漱吐到盘子里.包拯瞅瞅盘子里的水,未吱声,又让第二个人把水吐到盘里.包拯又瞧瞧,又未吱声.轮到第三人,正是秋菊,她拒绝喝水漱嘴,包拯离了坐位,指着她说:“嘿嘿,鸡蛋是你偷吃的.”

秋菊顿时脸红到脖子梗,低头搓弄着衣角.王延龄忙说:“包大人,你断定是她偷吃的,道理何在呢?”

包拯说:“大师,刚吃过鸡蛋,一定会有蛋黄渣子塞在牙缝里,我让他用清水漱嘴,再吐出来,就根据吐出来的水里有无蛋黄沫子来判断.她不敢喝清水漱嘴,不是她是谁呢?”

一席话说得太师点头称是.心想,这包拯还真有招数哩.口里却说:“包大人,此事已明,算了吧,让他们散吧!”

包拯摇摇头说:“不行.案子到此,只明了头,尾还没收呢.”

“此话怎讲?”

包拯严肃地说:“秋菊只是为人捉弄,主犯不是她.”

王延龄一惊,想不到包拯这么年轻,遇事想得这么周全,办事这么干练.索性试到底吧,便说:“包大人,这样说她吃鸡蛋是受人指使啦,此人又是谁呢?”

包拯认真地说:“此人就是太——师——你.”

“啊!”

王延龄笑着连连点头,转脸对众人说:“这事正是我要秋菊做的,为的是试试包大人怎样断案.包大人料事如神,真是有才有智.你们回去,各干各的吧.”

这时,秋菊脸上才现出笑容,和大家一道散去.

等人走后,王延龄问道:“包大人,你根据什么断定是我指使秋菊的呢?”

包拯说:“秋菊已是个大姑娘,懂得道理,犯不着为两个鸡蛋闯下祸,这是一,二是,当我知道是她吃了鸡蛋时,她感到羞愧和委屈;三,这一条,也是最重要的,在全府众人面前她被当众说出是偷吃,这事根根绊绊的不向众人说清楚,秋菊就不能过安分日子,会因羞愧而寻短见的.太师虽是开玩笑,试试我的才智,我要是一步处理不慎,不是会闹出人命来吗?”

一席话,说得王太师连连点头,佩服地说:“包大人,有你坐开封府,我放心啦?”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