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免俗的故事

文章 2019-07-09 23:14:48 1个回答   ()人看过

未能免俗,典故名,成语,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古时习俗,七月七日晒衣,阮咸家贫,无欺可晒之物,挂出犊鼻裤充数,自称“未能免俗。”后遂用“未能免俗、俗未免”等称没能摆脱社会惯例,仍按习俗行事。

1、拼音

wèi néng miǎn sú

2、故事

魏晋时期有七位名士,他们是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 秀、王戎和刘剑。这七人常在嵇康家附近的一大片竹林里游玩饮酒, 所以人称"竹林七贤"。 这"七贤"在生活上都有一些怪脾气:放任随便,毫不注意仪容 和身份。就拿其中的阮籍来说吧.他喝醉了酒就往地上一躺,也不管 那地上干净不干净,往往好几天不醒。他听说步兵校尉衙门能够酿造美酒,就请求到那里去任职,以便痛痛快快地喝酒。所以人们根据他的官街,也称他"阮步兵"。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叔侄也还都爱好音乐。际籍 既能弹琴又能唱歌,阮咸琵琶弹得很好,又精通音律。他特别喜爱一种形似月琴的拔弦乐器,这种乐器据说是他发明的,所以后来被称 为"阮咸",简称"阮"。 阮氏家族住在同一条街上。阮籍、阮咸叔侄俩在街的南面,阮氏 其他兄弟住在街的北面。叔侄俩家境清贫,而街北面的阮氏兄弟却 大都是富贵人。但是,阮籍和阮咸并不因人穷而志短。 根据当地的习俗,每年七月六月,家家户户都要翻箱倒筐,把所 有的衣物都拿出来晒一晒,以防止发霉虫蛀。街北的那些阮氏兄弟 富有,穿的是绫罗绸缎,因此晒出来的衣服光彩夺目,看得人们眼花 缭乱。阮咸看到对面庭院里挂满了衣服,便对叔叔说:"我们也拿些 衣服去晒晒吧!" 可是,他俩找来找去找不到什么衣服可晒,就把一条粗布的牛 鼻裤子用竹竿串起来,高高地挂在庭院中。邻居见了,对阮咸说:"你还是不晒算了,这样的衣服晒出去太 寒酸了!" 阮咸回答说:"这是一种习俗,我们也不能不这样做呀!就让它 这样晒吧!"

3、释义

古时习俗,七月七日晒衣,阮咸家贫,无欺可晒之物,挂出犊鼻裤充数,自称“未能免俗。”后遂用“未能免俗、俗未免”等称没能摆脱社会惯例,仍按习俗行事。以“七夕犊、聊晒犊、南阮贫、阮家贫、阮郎贫、阮囊羞涩”指贫寒。

4、示例

【未能免俗】陆游《自诒》诗:“无可奈何犹食粟,未能免俗学浇蔬。”赵秉文《送宋习卿》诗之二:“未能免俗聊从宦,还望狐云忆旧访庐。”元好问《被檄夜赴邓州幕府》诗:“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

【俗未免】蒲松龄《沁园春·病中》词:“俗未免,是回肠如水,百折犹东。”

【七夕犊】蒲松龄《代孙子敬与王丕哉启》:“数椽蜗舍,仍人傍西城;七夕特,聊分北阮。”

【聊晒犊】蒲松龄《为毕振叔与韩履生启》:“若小儿贫如南阮,聊晒犊裩;瘦似清郎,频移革带。”

【南阮贫】张叔伦《旅次寄湖南张郎中》诗:“闭门茅低偶为邻,北阮那堪南阮贫。”查慎行《秋怀》诗之五:“望衡对宇雅相亲,南阮才高不讳贫。”

【阮家贫】王维《郑果州相过》诗:“中厨办粗饭,应恕阮家贫。”司空曙《闲园即事寄公》诗:“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

【阮郎贫】李商隐《七夕偶题》诗:“明朝晒犊鼻,方信阮郎贫。”

【阮囊羞涩】《说岳全传》第十五回:“小弟等欲待回家,怎奈阮囊羞涩。”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