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的性质》说课稿

文章 2019-07-09 23:46:23 1个回答   ()人看过

宋心琦教授曾提到:“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化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念,学生能否牢固地、正确的,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

基于此,我在化学教学中紧紧抓住三个方面:

(1)必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或者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

(2)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切身体验;

(3)教师予以适当的点拨和体现,引导学生实现相关知识的升华而实现观念性的提升。

以下是我在《纯碱的性质》一课中的教学设计,恳请大家指导。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纯碱的性质实验是本节的重点。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做过探究酸、碱性质的实验,为本节课的实验奠定了基础。

但是由于学生的储备有限,课堂时间也有限,所以本节课按照课本的设计意图将探究实验改为验证碳酸钠的性质,这样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实验,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纯碱的化学性质,至盐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尝试由点到面的学习知识的方法。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本节的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在酸碱部分已学过,学生对其反应条件有一定认识。学习了盐的有关知识,再引导学生从离子的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从而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微粒观和科学观。

(二)教材主要内容。

本节课包含以下2个内容:纯碱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知道酸、碱能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纯碱等盐类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但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不易理解,教师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循序渐进,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三、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由一个小谜语引出纯碱的性质,进而得出盐的性质。在学生进行实验后,由点到面总结出纯碱的化学性质,进而得出盐的化学性质。在针对实验中4个化学反应,分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在后面的习题设计中,试一试里考察的是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且所涉及的方程式分别从盐+盐,碱+盐,碱+酸,酸+盐4个方面考虑,考察全面。后面的活学活用与前面的小谜语相呼应,而且还结合生活实际,更是对本节课的一个抽查。

最后的习题设计大胆选取中考试题和与生活相联系的题目。第1题是2014年中考题,考查的是离子共存问题,但实质考查的是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第2、3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最后的实践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纯碱(碳酸钠)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

2、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到平等交流、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习兴趣。

2、渗透化学学习方法,使学生乐学,会学。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纯碱的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授课中,由一个小谜语自然引入纯碱的性质,接下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并由实验结果总结出纯碱的化学性质。接下来根据纯碱的化学性质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再由此引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在练习题的选用中,注意考查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并做到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此外,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授课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巧妙诱导,及时有效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并注意:有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学生是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