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兴邦的故事由来

文章 2019-07-09 23:54:47 1个回答   ()人看过

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曜攻破长安、虏杀晋愍帝,中原大乱。时司马睿(即后来的晋元帝)已在建康(今南京市)称晋王,并州(治今山西太原市)刺史刘琨联合还在北方坚持抵抗的将领一百八十人,上表劝司马睿即帝位,说,历史上的明王,“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后世遂把故事概括为“多难兴邦”,于内忧外患时用来激励人们振兴国家的斗志。

公元前538年,楚国经过内乱之后,楚灵王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在当时众多的诸侯国中,楚国和晋国势力最强,于是楚灵王就派人出使晋国,希望晋平公和他一起召集诸侯会盟,让楚国来做盟主。

晋平公听了很不高兴,但他表面却不露一点声色,先安排好楚国使者,然后就把大夫司马侯找来商量对策。司马侯向来稳重,思考问题也全面,因而深得平公信任。他没有先讲自己的看法,却问晋平公打算如何处置。晋平公说:“我们晋国山多地险,战马成群,而且政局稳定,国力空前强大;而楚国现在内部动乱,困难重重,自顾不暇,哪里还有资格做盟主。”

司马侯听完,说道:“动乱多难的楚国一定不能做盟主,这是没有根据的。历史上有些国家多灾多难,反而会促进他们内部团结一致,发奋图强,很快就兴盛起来。”接着,他又举出齐国的桓公和晋国的文公两个例子。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襄公公孙无知被杀,鲁国又乘机出兵进犯,齐国已经乱作一团。可是流亡在外的齐桓公,赶回来后就迅速平定了内乱,打退了鲁军,以后又励精图治,成了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再说晋国,公元前656年,晋献公听信谗言,逼死了太子申生,逼走公子重耳和夷吾。不到五年,大臣里克又杀莫齐、卓子两个幼君,准备迎接流亡在外的重耳回国即位,由于秦国的干涉而归于失败,结果里克被杀,从此晋国连年动乱不止。可在外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回到晋国后,不久就成了春秋时代的第二个霸主。

说完这些,司马侯向晋平公提出了对策,说:“要同楚国争霸,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楚国的内乱上。楚王是个狂妄自大的人,我们应当趁机满足他的欲望,让他更加肆无忌惮,过不了几年,就会自取灭亡。到那时,谁还能和晋国争夺盟主呢?”

果然不出司马侯所料,楚灵王做了盟主后,更加忘乎所以,经常不理朝政,没过几年楚国就发生内乱,灵王也被逼自杀。

感悟:有时候,顺水顺风也不是什么好事,一旦遇到一点困难或是挫折,由于先前根本没有丝毫的经验和任何处理能力,往往会不知所措,经历一些磨难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对于一个国家,无论遇到任何天灾人祸,都要同心同德、众志成城、迎难而上。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