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内编外同待遇的故事

文章 2019-07-10 00:46:41 1个回答   ()人看过

编内编外同待遇

莫德科是200X年从中国去德国的,现在是德国外贸交易部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只不过,他的身份与其他工作人员不同,他是20XX年初被“借入”单位的。那时,单位因为一些重要工作,急缺人手,便对外招聘了一些人。不过,这些人员和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属于临时性的,单位提供所有福利,直到工作结束,就可以离开了。那时,莫德科家庭陷入了经济危机,正需要一份工作来缓解危机。

进入外贸交易部后,莫德科开始发奋工作。虽然这份工作是临时的,但他毫不懈怠,因为这不是他的风格。和所有员工一样,莫德科认真地干好每一件事。

到了月底发工资的时候,莫德科发现,自己的工资竟然比单位里的那些老员工高了近一倍。他感到非常惊讶。莫非财务弄错了?这么一笔钱,对于自己及家庭而言,可以解决不少问题。想到这里,莫德科就激动不已。这段时间,家里亏空严重,自己亏欠妻子和孩子太多了。如果凭借自己的努力,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但是,如果这是财务人员弄错了,即使一时发现不了,迟早会有曝光的那一天,那时自己将会多么尴尬啊。而且,财务人员也不容易,他们得承担这些责任。想到这里,莫德科决定去找财务人员说明情况。

谁知,当他找到会计科勒时,科勒笑着告诉他,这是他应该得的。莫德科挠了挠头,不明所以。他说:“我现在做的这个工作不是什么难题,招进来的人基本都可以完成。我没有比他们付出更多的劳动,怎么会得到这么多报酬呢?”科勒告诉他,在外贸交易部,临时招进来的人比老员工工资高。因为老员工工作相对固定,各种福利都有保障。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用担心随时丢掉工作。相反,像莫德科这样的员工,虽然也能享受到公司的各种福利,平时得到的待遇和老员工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一旦这项工作做完了,单位没有新的项目,他们就会离开这个单位。虽然这已经在合同上写明了,单位并没有违约,但是,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让他们陷入了重新失业的状态。所以,单位通过提高劳动报酬来弥补他们。

莫德科十分惊讶。想了想,他说:“那这样的话,岂不是对老员工不公平?他们不会有意见?”科勒问:“你来了这么久,见过有意见的员工吗?我们一直都实行这一政策。正是因为这样,才能保证对所有人都公平。”莫德科似乎懂了。这时,他才相信,在德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临时工一说。即使是临时招进去的人,也会得到应有的尊重,还会享受到更高的工资待遇。这让他为自己感到自豪。

想想在国内,随处可见临时工。交警协警、环卫工人,甚至包括老师,以及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临时工作人员,他们干着更加辛苦的工作,享受不到应有的福利待遇不说,而且工资比正式工人低了不少。

记得前不久看了一个报道,一个老师因为没有正式编制,月收入400元。而同一所学校里,有正式编制的老师月收入4200元,这是代课教师与正式教师的收入差距,而决定这种差距的不是教学能力和业绩,而仅仅是一种身份标签。而在德国,不仅没有这样的差距,还给临时身份的员工更高的工资,以示尊重。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让莫德科心里五味杂陈。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