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己的故事

文章 2019-07-10 01:17:13 1个回答   ()人看过

鲁迅在赠给瞿秋白的一副对联中写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古往今来,知己是每一个人心中至真至纯至切的期盼,然而知己却又是可遇不可求,千千万万的人甚至穷其一生都无法拥有。亦因此,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知音之情才能逾越万古,永为人心所推崇。

当许老柏舟先生把他精心整理好的书稿《短信缘》慎重其事地递给我,并嘱我写几句话时,我感到了沉甸甸的分量,我深怕以我单薄的才情和浅显的阅历,来评价这部凝结了两位古稀老者跨越时空的美好情愫,以短信方式交流心灵的高山流水之作,会辜负这份人世间难得的诗词缘和知音曲。

柏舟老是我的忘年交,是我的父辈,我与柏舟老的交往,也是因了诗词的缘分。我在主持《楚南诗词》这本内部诗词小刊期间,柏舟老是得力的助手,甚至是主将,收稿、编稿、校审、印务、寄送乃至经费的筹集,均不辞劳苦,付出良多。柏舟老是个做事极认真负责的人,又好学,勤写作,尽管诗词创作乃至文学创作的起点较低,然其持之以恒,学而不倦,花甲重开以来陆续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业绩:出版了文集《绿洲滴翠》,加入了湖南省作家协会,在中国报告文学杂志发表了数篇中篇作品,诗词创作达数百首之多。

我去报社做记者之后,柏舟老被同仁推举负责《楚南诗词》的编务。为办好刊物,提高创作水平,柏舟老数次参加国内诗词界的研讨会议。2006年仲夏在湖南常德的一次诗词之旅,柏舟老不期遇上了来自宁夏的红颜知音杨老石英女士,从而天南地北演绎一出短信之缘,成就了一段足以在诗词界传为美谈的人间佳话。

《短信缘》一书起于2006年6月3日,止于2007年3月9日,共15万余字,全为两位古稀老者往来的短信。杨石英老长柏舟老两岁,柏舟老称其诗兄,杨石英老则称柏舟老为诗弟。诗词是两位老者缘分的基石,相互的欣赏和钦慕更让两位暮年异性引以为知音,半年的时间里,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写诗谈诗品诗改诗,两位老者诗如泉涌,新作频出,短信不断。在品诗论文之余,小到生活琐事,大到社情家国,两人无所不谈,相互间有牵挂,有鼓励,有思念,有愁绪,有爱慕。一日不见如三秋,每一天,两位老者之间的短信少则数条,多则十几条;短信的内容少则数十字,多则洋洋洒洒上千言。有时短信交流还不够,相互间一通电话打一两个小时亦是常事。柏舟老更是一位有心人,将两人之间往来的所有短信逐条抄录整理,打印编辑成册,取名《短信缘》,以志记念。

昔人云:“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柏舟老能在古稀之年遇上惺惺相惜的知己,从而演绎一段至真至纯的知音曲,实为幸运之至。读《短信缘》一书,如入深山,但闻流泉铮铮;如沐月色,长怀空明心境,让人顿生无限感概。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