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孟子的名言孟子中的经典名句

句子 2019-06-29 04:35:18 1个回答   ()人看过

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2、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3、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7、仁则荣,不仁则辱。 

8、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0、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有关孟子的道德名言

有关孟子的道德名言

11、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孟子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12、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4、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1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6、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9、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20、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的名言100句及解释

孟子的名言100句及解释

21、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2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4、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2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2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0、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有关孟子的小故事

有关孟子的小故事

31、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3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33、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34、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35、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36、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37、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3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3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0、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经典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失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文言文翻译

失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文言文翻译

41、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42、吾善养浩然之气。 

43、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44、民事不可缓也。 

4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4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7、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4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49、养心莫善于寡欲。 

5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有关孟子的名言加翻译

有关孟子的名言加翻译

51、仁者无敌。 

5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经典5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54、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55、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孟子,弗思耳矣。 

56、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57、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58、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59、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60、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关于孟母三迁的名言警句

关于孟母三迁的名言警句

61、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