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主题

文章 2019-07-11 06:01:15 1个回答   ()人看过

要体证《金刚经》佛理真谛,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必须要持之以恒地实践修持,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要承受精神与身体的痛苦,这一点丝毫不假。

偶阅二○○三年十月二十日《报刊文摘》第三版文章《佛说赵朴初》,始而惊讶,继而喜悦、继而沉思;朴老所谓“生题”有深远意义。故撰此文以求正于诸高僧大德。

一九五八年六月三十日,MZD接见了胡达法师率领的柬埔寨佛教代表团。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赵朴初(当时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是喜饶嘉措大师)参加了会见。MZD一边等待客人,一边兴致勃勃地和赵朴初聊天。客人还没有到,MZD以开玩笑的口吻对赵朴初说:“佛经中有些语言很奇怪,“佛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佛说赵朴初,即非赵朴初,是名赵朴初。先肯定再否定,再来一个否定的否定,是不是?”

赵朴初一听,连连点头,称是,想到,真不容易啊!从这里可以看出MZD是读过佛经的,至少他熟悉《金刚经》。“佛说”、“即非”、“是名”就是《金刚经》的“主题”。

MZD用朴老的名字解释佛经里的话,而且还和黑格尔的否定的辩证思想联系在一起。赵朴初也不完全同意,心想,自己可不是“非”赵朴初和“名”赵朴初啊!自己是实实在在的赵朴初,所以他笑着说“不是,是同时肯定又同时否定”。

赵朴老研究佛法般若时,就发现其中有很多的辩证哲理和辩证方法。如只有利他才能自利的菩萨,以救度众生才能自救的辩证目的等。他甚至怀疑黑格尔的辩证法与佛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这次,听见MZD问辩证的否定;赵朴老就有了自己的主见。MZD很满意赵朴老的这番回答,并且称赞说“看来你们佛教还真有些辩证法的味道……”,MZD后来指着赵朴老对旁人说:“这个和尚懂得辩证法。”(摘自《老年博览》第10期,作者佚名)

赵朴老研究般若,怀疑黑格尔的辩证法与佛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这是不错的。黑格尔(1770-1831年):德国哲学家,他创立了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唯心主义的辩证法。他的哲学基本出发点是唯心主义的思惟与存在(即物质)同一论。精神运动的辩证法以及发展过程中的正反合三段式。

佛说→正即非→反是名→合

正反合三段式与“佛说×××、即非×××、是名×××”有相似之处:

但佛法并不以此为止。佛法教人知道“佛说×××、即非×××、是名×××”之后。沿此思想递进递上,直至心性(佛性)清净,而不为丝毫客尘所染,转得《法华》(“心悟转《法华》”详见下述),而亲证无上菩提也。

《金刚经》从印度传到中国,前后共有六种译本,现在都存在,其中最为流行者,为第一种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又称《金刚般若经》或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全经连圈与字约六千七百多字(金陵本)。六千七百多字左右的《金刚经》三十二品中类似这样先肯定,再否定,最后再否定之否定的提法有许多。

《金刚经》中“先肯定一个命题,再否定这个命题,最后提出不过是‘是名’该主题”的“完整”提法有如下二十九条:

“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第九品、一相无相分)

“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第九品、一相无相分)

“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第九品、一相无相分)

“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第九品、一相无相分)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佛说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是名般若波罗密。”(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如来说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一波罗密。”(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第十八品、一体同观分)

“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

“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

“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

“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第二十五品、化无所化分)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故名如来。”(第二十九品、威仪寂静分)

“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注:“一合相”由梵文意译,或释为由微尘集合为世界,或释为心与真如契合名“一合相” )。

“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分)

“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分)

《金刚经》中“先肯定一个命题,再否定这个命题”的“非完整”提法还有如下十三项: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而灭度者。”(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金刚经》“第五品、如理实见分”)。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第七品、无得无说分)

“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佛说非身。是名大身。”(“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